深圳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加快補齊水環境“短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出了福田河、大沙河、茅洲河等一張張靚麗的城市“名片”。目前,深圳正闊步邁向建設生態美麗河湖新時代,水環境全面提升工程逐步走入街道、社區的每條支渠和暗涵,其中水規院參建的光明區木墩河暗渠復明工程就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之作,被譽為深圳版“清溪川”。
木墩河長6.36公里,發源于碧眼水庫,途經光明街道碧眼、光明、翠湖、東周四個社區,最終匯入茅洲河。設計河段西接光翠路,東連光僑路,兩岸緊鄰河心南、河心北路,本次暗渠復明段長度約1公里,占地約1.6萬平米。

整治前,暗渠長期存在安全隱患大、防洪未達標、水質污染重等問題。在業主單位深圳市光明區水務局的指導,及深圳水務集團、上海市政總院等參建單位的支持下,水規院項目團隊日夜兼程趕畫圖紙,配合各參建單位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最終項目取得了喜人成果!

工程以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相融的宜居環境為理念,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產城共治為目標。主要做法包括:
塑造城市生態河流:水利塑形配套綠植策略,兼顧防洪安全、生態營造和景觀效果。
復合利用河岸空間:引入旁路高效濕地,對碧道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統籌空間設計:建設開放、共享、活躍的濱水社區空間。

建設“一帶、四節點”。“一帶”即城市濕地花園帶,“四節點”即“形象展示、文化長廊、親水空間、都市舞臺”。
還河水于清流、還堤岸于綠意。水規院參建的木墩河暗渠復明工程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環境,讓湖光山色成為光明區的鮮亮底色。讓深圳市民不出深圳,也能感受大自然的脈搏和呼吸!